主頁 目錄 作者 圖片區 申請基金 ENG  
 

學運始末
人物
專題
新聞界
文獻
八九民運大事記
二十年大事記
申請 "人民不會忘記"
基金
香港記者協會

北大首張倡導民主的大字報  

丁石孫校長、王學珍書記及校黨委、校學生工作部、校團委:

今年是五四運動七十周年,作為這場偉大的民主啟蒙運動的發源地,北大一直高揚民主和科學的大旗,走在民族進步的最前列。作為在北大這個民主聖地學習的我們,在紀念五四運動的今天,仍然希望能把北大的優良傳統發揚下去。

回想七十年前,蔡元培校長實施「民主治校」,思想自由、兼容並蓄,充分保障校內的學術與言論自由。彼時之北大,思想空前活躍,各種思潮、學派紛呈,無數以後在中國歷史上璀燦一時的精英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得以成長,這種民主的校園氣氛至今仍令我們為之驕傲和神往,但我們也痛切地感到,七十年後的今天,北大民主的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繼承,表現之一就是對學生社團管理、辦講座、組織演講、舉辦沙龍等自由方面,仍存在不少來自校規的缺乏明確法律依據的限制。我們不能不意識到,目前大學校園中「托派」、「麻派」盛行,經商熱壓倒一切的現象,固然出自很多社會原因,但也是與種種對學生思想自由的限制,有著密切的關聯的。

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是黨和政府的重大政策之一,作為大學生,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推動民主政治的建設,同時我們以為,要求民主不能空泛地在口頭上大聲疾呼,應該從實際做起,從身邊的事,從涉及個人切身利益的事做起,具體地說,應該從努力改善校園民主環境做起,我們以為,在北大這樣的高等學府內,應該有充分的言論和學術自由,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一些不合理的限制應予取消,北大應作為政治民主化推行的一個特區,為推動中國民主進程作出貢獻。

我們十分珍惜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和校園環境,因此本著主動與校方建立對話渠道的願望,願與校黨團各級領導坦誠相見,以切實的行動來改善校園自身的環境,提出以下建議。

從上學期起至今,從四十三樓430活動室到塞萬提斯像前民主草坪,一些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同學自發地組織了十三次民主沙龍,為同學們交流思想,進行理論探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近幾次沙龍以來,這些活動受到了來自北京市委、校黨委、保衛部、各系黨總支的干擾,一些同學也受到不
少的壓力。我們認為,這種自發的沙龍式的探討形式對活躍校園學術空氣,對促進思想交流,都是大有益處的,繼續保持民主沙龍一周一次的活動方式是大多數同學的願望,因此:

一、建議學校出面排除種種壓力,支持民主沙龍及類似活動的舉辦,並給予其邀請著名學者參加的自由。

二、上述的自由的確切定義為自發組織者在沙龍舉辦前兩天把被邀請者名單提供給校方登記,校方應保證除被剝奪政治權利者之外,一律准許被邀請。

三、建議學校開闢塞萬提斯像前民主草坪作為民主沙龍的固定活動地點,學校可派人每次參加活動,協助維持秩序,但不應以此為借口干擾活動的進行。

四、學校應保證對自發的組織者的合法行為不施加壓力,不施行事後的追懲或在畢業問題上予以特殊安排。

對以上建議我們作以下說明:

一、上述建議完全發自我們對切實保障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的熱切願望,希望校領導發揚「理解」精神,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和誤會,對我們的建議予以認真考慮。

二、我們盼望學校盡快給予有效答覆,以公告形式在三角地向全校師生公開。

三、本呼籲書以徵集簽名方式完成,在此向全校師生發出呼籲,請支持我們的合理要求。我們相信,首先在校園內實行真正的民主不僅是我們簽名的願望,也是所有師生的願望。因此,我們殷切盼望你們能以簽名的形式表示支持。

王丹等五十六名同學    
一九八九年四月三日    
(貼於北京大學校園)    

上一頁     返回頁首    下一頁
主頁 目錄 作者 圖片區 申請基金 ENG  

香港記者協會 © 2010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