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目錄 作者 圖片區 申請基金 ENG  
 

學運始末
人物
專題
新聞界
文獻
八九民運大事記
二十年大事記
申請 "人民不會忘記"
基金
香港記者協會

壯士一去兮 徐忠明


搶救絕食學生。 羅綺萍攝

五月十三日,北京大學師生在校門兩旁貼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兩行字。我當時的報道說:「北大師生以送荊軻的心情,送別參加絕食的同學。」但我萬萬想不到他們此去真的不復返。

當日,我和其他同事早上九時到北京大學校園。三角地(北大學生貼大字報的地方)已有大批學生聚集,牆上貼出絕食行動的通告,學生自治會透過廣播,呼籲其他同學、老師支持他們的行動。我站在一旁觀察他們的籌備工作,心想同過去幾次遊行前的情況差不多,沒有特別之處。

十時剛過,我走到廿八號樓對開的空地,看見二百多個參加絕食的北大學生已經齊集。他們額頭纏上白布條,上書「北大絕食」四個字,有些學生還在衣服上,用墨汁寫上「不民主毋寧死」、「我以我血薦軒轅」等誓詞以壯行色。

當一名代表踏上台階,用揚聲器叫各人齊集,絕食的學生按預先編定的組別,分組站好。他們神情肅穆的宣讀絕食誓詞。當他們重複兩次最後一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時,我開始感覺到他們真的要幹了。

他們後來到飯堂吃絕食前最後午餐。這頓午飯是北大教職員工請客,菜餚相當豐富,但他們吃飯時真是各有滋味在心頭。北大代表王丹在飯堂穿梭往來,除了要安排同學座位吃飯之外,又要應付中外記者訪問,真不知他這頓最後午餐吃下多少。北大作家班一批較年長的同學寫了一幅「壯士一去盼復返」的橫額,拿到飯堂門口,希望今次的絕食行動,像「四˙二七」大遊行一樣,他們能在校門夾道歡迎同學們平安回來。

同學們飽餐一頓後陸續到大門集合。中外記者預先在大門外選擇最佳位置,拍攝北大絕食學生踏出征途的第一步。正當我在門口等待之時,北京師範大學的程真趕來,通知北大同學,各高校參加絕食的同學先到師大操場集合,會師後再出發到天安門廣場。她頭上也纏了絕食的白布條。我詫異地問她:「你也絕食麼?」她傲然向我擺出勝利的V字形手勢,說她也絕食。她個子不高,瘦削,而且看來弱質纖纖,我本以為絕食行動應由一些身體較強壯的同學參與,起碼可以多支撐幾天,如今看見像程真這些女生也毅然參加,真是國家興亡,匹「婦」有責。他們這回真是把生命豁出去,為中國的未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中午,北大的絕食隊伍,在其他同學陪同下離開校門,浩浩蕩蕩向北京師範大學進發。北師大的操場好像開諸侯大會,紅旗飛舞,好不熱鬧。下午二時許,當各路隊伍會師後,龐大的絕食請願團宣告組成,各高校絕食的學生已超過二千人。吾爾開希、王丹等幾位絕食團的領袖手牽著手,帶頭向天安門廣場進發,贏得市民在兩旁夾道歡呼、拍掌,掌聲不絕,直達廣場。

上一頁     返回頁首    下一頁
主頁 目錄 作者 圖片區 申請基金 ENG  

香港記者協會 © 2010 版權所有